close

上次看《歷史學家》同樣也是二年前了,不過上次看是跟同事借的,看完之後,驚為天人,內容實在太精彩、太吸引我了,所以馬上又去博客來買了一本。

這二年內我每天都看著它靜靜的立在我的書櫃上,而且還是最黃金的地段,我一抬頭就會看到它。但我卻從來沒有一天有勇氣把它再拿起來翻閱。是的,因為第一次看這本書就被嚇到,這種震撼二年來我都沒有忘記。

作者和譯者在"描述"的功夫上,簡直是爐火純青,每個作者想表達的,都成功的透過譯者傳達給我們。這次開始閱讀前,我特別看了一下作者簡介。作者說,吸血鬼這個題材,是她小時候父親跟她說的故事。有一天,她和丈夫帶著小孩出去玩時,也談到這個話題,這時腦中閃過一個念頭「如果吸血鬼在聽呢?」這個念頭令她害怕打了個哆嗦,卻也促成了這本書。
事實上,我在看這本書的第二章的時候,也就是Paul開始講故事給女兒聽的時候,我腦中第一個想法也是「小心一點,吸血鬼在聽他們說話啊!」究竟是我入戲太深,還是作者的功夫太好?

關於作者描述的功力,還有第二個例子。
就在Paul & Helen終於找到一個關鍵人物,但這位人物在保加利亞(那時還是共產國家),國家為了破除迷信,對於這些造謠的份子總是特別對待。再加上Paul & Helen的身份特殊,在保加利亞處處都有人假翻譯之名行監聽之實,而在這種情況下,還要討論吸血鬼究竟在哪裡根本是難上加難。這段被監聽 & 監視的片段,也是讓我跟著Paul & Helen緊張,我擔心他們被那個實際身份是祕密警察的翻譯給識破,不知會有什麼樣的折磨呢!
後來作者才交待說,其實官方一方面要破除人民的迷信,另方面卻也想要把吸血鬼的墓穴找出來,這間接證明了確實有吸血鬼的存在,同時也賞給主角免死金牌--至少等找到吸血鬼後才會死,於是我也就放心下來,不再忌諱在祕密警察面前說吸血鬼的事了。(搞得好像我也在找吸血鬼一樣…)

但其實書裡還有很多我個人覺得不合邏輯的地方。
Paul一直覺得對於吸血鬼這件事,是他最深刻、最痛苦、最不願意與女兒分享的一件事,但偏偏女兒用旺盛好奇心的眼神望著他,他實在無法拒絕這樣一個孩子。於是,整本書的編排是:前五分之一是Paul口述給女兒聽,中間五分之3.5是Paul在一夜之間寫下年輕時尋找吸血鬼的整個過程,最後五分之0.5才是Paul和女兒會合一起找吸血鬼。→這怎麼看都覺得比例不大對吧!!那一夜,Paul的手大概寫到廢了。
而最後的五分之0.5其實也不算找,這個小女孩邊看爸爸寫的信,邊跟隨爸爸的腳步,看完信不知不覺的也走到一個墓穴,而剛好就這麼巧,卓九勒就在這個墓穴。當然,這麼容易就找到卓九勒本鬼,是第二個讓我覺得不合邏輯的地方。

第三個不合理的地方是,雖然從哈利小波裡學到血緣是種非常神奇的保護力量,而在《歷史學家》裡,血緣更是種可怕的遺傳力量。我不知道原來身上Paul的女兒只有八分之一的卓九勒血統,卻還聽得懂500年前他講的語言,就算他說的是保加利亞話,沒學過卻也聽得懂,這真是太神奇了吧。

終於要說到我個人的想法了。
雖然這是第二次看這本書,但看到最後的時候,卻還是有些片段好像沒看過的樣子,讓我覺得一本書果然要看三次以上啊!!而且看到最後,我竟然有點同情那個吸血鬼,他其實也是個愛書的孩子,所以他選擇半死不活的路,發了這麼多訊息出去(那本沒有字的書),目的只是要找個人幫他編書目啊。
活了500年最後卻死於一顆銀子彈,雖然死法與傳說相符,但著墨的篇幅與過程的描述,都與500年來他無所不在的形象不成正比,這讓我看了有草率了事的感覺。描述他被銀子彈射中而死掉的那句話,我看了三次,可能在心裡上這樣比較有平衡感吧。

當然最令我驚訝的是,花了一夜時間寫完這本書五分之3.5的Paul,竟然死於誤觸地雷。這個死法可以理解,不能理解的是,作者只用34個字就打發掉了,虧他還是第一男主角耶!!

P.S.
誰知道Paul的女兒叫什麼名字?
我只知道Helen為紀念她媽媽,所以用媽媽的名字來為女兒命名,但Helen他媽只說她姓葛齊,卻沒說到她叫什麼名字啊!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ilian081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